第(1/3)页 除了公费留学的这一批外,自费留学... 老实说,在1983年这么一个时间点上,卡特不指望这帮人有多少。 但只要是有实力自费留学的,哪怕是能买得起这么一张跨洋的机票,还有能交得起学费(没申请到奖学金)的,这些人的家底那可不是一般得厚实啊! 刚刚斯蒂文斯也说了耶鲁现在的学费标准,6130美元一年,四年下来就是两万四千多美元。即便是官方汇率,这也得七万多人民币了,若是黑市汇率,怎么着也得二十万人民币起! 在万元户都牛逼克拉斯的年代,能掏出七个万元户的钱...而且还真能通过官方汇率换到钱... 这些学生如果能来耶鲁,那对自己未来在大中华区的事业可太有帮助了! 这很多都已经不是钱的事儿了! 而且吧,即便是真...穷苦人,比如全村老少共同集资送出来的,那也无妨! 能申请到耶鲁这种名校,并且还在招生办那边审核通过了。这个人,起码的能力是不成问题的,这种人收入囊中后,未来派回去,帮自己管理一些分公司,也是很好的。 在于高沙尔和巴特利特两人,就跨国企业的交流中,卡特也得到了一个很有启发性的理念建议:即跨国企业应该如何做... 各国的国情、法律、风土人情全都不一样。那么跨国企业就必然会面临一个,本土化还是标准化的选择。 标准化利于总部的信息控制,而本土化则是契合市场,帮助企业更好的站稳脚跟。 在卡特看来,这两点,自己都想要。内部管理,遵循标准化,各分公司一视同仁,但在市场运营环节,则需要一些本地雇员来进行把控,适当放权。 那么,有什么比这些土生土长的人,更适合去做这件事呢?! 卡特如今倒不是找不到华人,而是自己见到的,全都是二代,甚至三代移民。对中国的理解,他们甚至比不上自己... “教育质量方面好说,正常来说,除了公共通识课可能在教室容载量方面压力大一点外,别的课程应该不至于说承载不了这么多学生,再说,这也不多不是吗?” “不行的话,也可以尝试推行电教化。就是电子化教室,比如黑板,以提前做好的图片等形式,通过电视投放出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