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四章 登州的齐国人-《1635汉风再起》
第(2/3)页
据大秦户部数年前粗略统计,偌大一片北方地区,人口规模可能不超过一千五百万,尚不及南直隶和浙江两省合计人口。至于缴纳的朝廷赋税,整个北方地区加在一起,甚至还不如苏松杭常嘉湖六府贡献的赋税为多。
大秦收复北方已有十一年,各项民生经济仍处于缓慢地恢复当中,地方政府维持、北方防线建设、屯垦戍民、恢复农田水利等种种花费,皆靠江南源源不断地输以血液,方能勉力支撑。
不过,在经济一片残破的北方地区,却有一处特别耀眼的亮点,即为登州府。
前明广德二十一年(1675年),齐国于登州府治所蓬莱县七里庄兴建大齐皇室先祖陵墓。当时主政的秦王孙可望非常慷慨地大笔一挥,除了将七里庄数千亩土地指给齐国作为皇室先祖寝陵所在地外,还将周边十里范围内村庄、山岭、荒地,及部分耕地一起划给了齐国,用于修建寝陵附属的皇陵城、殿宇、馆舍、陵丘、石刻群等诸多建筑。
为了修建这座大齐皇室先祖寝陵,齐国皇室在五年多的修建过程中,投入资金规模达两百五十多万汉洲银元(远远超过初期两百万的预算),前后陆续征发了二十多万民力,对整个登州府当地的经济民生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和提升作用。
修建寝陵、皇陵城、殿宇、馆舍,需要耗费大量的砖石、水泥和木材。为此,齐国人在皇陵城附近,投资兴建了十数座砖窑、水泥窑、石料加工场、木材加工场、家具生产场、陶铸加工场、铁件加工场等建筑相关的工场。
到了冬季,为了更好地让留守皇陵的齐国工程技术匠人、驻地武装护卫人员,以及大量民工温暖过冬,齐国人从北京西山和北明云州(今北海道)运来海量的煤炭。几座煤加工场、铁炉生产场也随之建立,除了加工煤球和煤块,以为当地房舍住家取暖之用外,还对运来的煤炭进行了各种深加工。炼制的焦炭,售卖给北方的遵化和南方的佛山两处冶铁中心;提取的染料,售于江南众多棉纺织工场;汲取的煤气,卖与山东及周边省份的豪奢富贵之家用之照明。
为了便于输送蓬莱港运抵的各种建筑和工业制成品,齐国人利用煤炭炼制后产生的煤沥青,铺设了华夏大陆第一条沥青公路,对改善和提升当地交通状况,开创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修建皇陵,动用的民力日常均保持在两万到三万人之间,为了供应他们日常粮食所需,齐国人从朝鲜、云州、安南等地,每隔旬日间便会运来数船的粮食。与之对应的,便是十几家粮食加工场、油料加工场、鱼产品加工场相继在皇陵城及蓬莱县建立。
蓬莱及登州府左近的商人、小贩纷纷入驻皇陵城附近,为齐国人及数万民工提供各种日常生活用品所需。客栈、酒肆、食铺、医馆、成衣铺等各种商业设施陆续建立,石匠、木匠、铁匠、剃头匠、金匠、银匠等众多手工艺者亦纷至沓来。
及至大秦承德元年,齐国皇室先祖寝陵完全竣工时,附近的皇陵城已经演变成一座拥有近两万人的小型工业城市,里面聚集了百余家各类工场,数百间铺面,无数南来北往的商人在此中转停驻。
目前,在齐国人的带动和影响下,蓬莱城和齐国皇陵城宛如登州府辖下最为耀眼的两颗经济“明珠”,这里不仅是北方地区最大的建筑材料生产加工中心,也是北方最主要的粮油中转交易中心。
同时,登州府毗邻辽东和朝鲜,来自两地的人参、鹿茸、貂皮在这里汇集,然后转手发卖于全国各地。另外,齐国商人还从北明的镇州(今乌苏里江以东地区)、苦叶岛(今库页岛)以及岭北地区运来的各种珍贵皮毛至该地,经简单加工处理后,输往富庶的江南。目前,这里已逐渐成为秦国最大的皮毛集散中心、交易中心和加工处理中心。
蓬勃发展的工商业,极大带动了登州府各项民生的恢复,也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目前,山东省的赋税每年折合约三十五万两白银,而登州府仅凭9县1散州,人口规模不到三十五万人,就贡献了近三十万两的赋税,几乎以一府之力,撑起了整个山东省财政收入。
整个登州府,拥有齐国商人投资兴建的各类工场商社两百三十多家,除了大部分集中于蓬莱县和皇陵城外,黄县、文登县、福山县、荣成县、宁海州、海阳县等沿海州县也有分布,不仅给当地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让该地的许多百姓稍稍摆脱了一丝愚昧和落后的面貌。
“这里雇佣的人工费用,仅为汉洲本土的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若是诸位有意,前来投资兴建工场,必然会取得相对优势的生产成本,获得让人想象不到的丰厚利润。”
蓬莱县的一座豪华酒楼里,“梁记”皮具商社的东家梁世升笑着给数位来自本土的商人倒上酒水,然后招呼客人尽情享用桌上的佳肴美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