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六章:宣府城中-《皇兄何故造反?》


    第(2/3)页

    原本,所有人都以为,金濂是来查任礼一案的,但是,随着任礼一案的结束,大家才发现,这位刑部尚书真正的目的,是整饬军屯。

    手持着王命旗牌,这位老大人这段时间以来,已经派出去十几个御史,分赴各地,处理各个地方的整饬事宜。

    他自己虽然留在宣府,但是,手段却是杀伐果断的。

    到如今为止,他已经主持了甘肃,宁夏两地的整饬事宜,但是这两个地方,因为反抗清丈,大量隐瞒不报而被抓的将领,已经有不下七八个了。

    虽然说,宣府还没有动静,但是,这么一尊大神待在这,给人的压力也不小。

    要知道,虽然说之前杨洪在京城当中,已经献出了大量杨家侵占的田土,但是,对于底下部属将领侵占的土地,杨家却只能劝导,并不能强制收回。

    所以实际上,宣府当中,还有一大批的军屯问题,亟待解决。

    正因于此,最近整个宣府的气氛十分古怪,有不少原本是杨家旧将的将领,都在四处奔走,其中也有不少,和陶瑾走的很近。

    这个当口,金濂和陶瑾联袂而来,难道说,是他们二人达成了什么协议?

    不着痕迹的看了一眼金濂,杨信谨慎的摇了摇头,还是拒绝了陶瑾,道。

    “下官知道总兵大人的意思,但是,此事关系到东宫幼军备设,非同小可,不可不慎,陛下既有明旨,命舍弟亲自遴选,若是旁人插手,恐有不妥。”

    “所以,依下官之见,还是待舍弟病愈之后,再加紧遴选为好。”

    杨信特地点出了‘东宫幼军’,又搬出了天子的旨意,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提醒金濂,府军前卫的事情没那么简单。

    但是,让他失望的是,金濂的表情,却没有丝毫的波动。

    反倒是陶瑾的脸色微变,收敛了笑容,开口道。

    “杨副总兵既然知道,此事关系到东宫幼军备设,那么,也应该明白,这边的事情结束不了,那么,东宫的建制便始终难全。”

    “太子乃是国本,备设幼军,增补勋卫,亦是陛下和太上皇之意,就这么迟迟耽搁下去,恐怕也不妥吧?”

    显然,此次前来,陶瑾也并非毫无准备。

    杨信搬出天子,他就搬出太上皇和各家勋贵。

    京城各家勋贵,之所以热衷于备设幼军,无非是可以充裕勋卫,为自家后辈子弟谋个前程,积攒资历。

    但是,这件事情始终没有动静,他们自然是着急不已。

    平心而论,这段时间,杨信自己,也受到了不少压力,除了有直接写信给他询问此事的。

    还有通过底下的将领们来旁敲侧击询问的,甚至是托付地方官来催促的,各种方式,不一而足。

    现在看来,这帮人已经是等不了了,所以,直接找了陶瑾。

    换而言之,陶瑾此来,代表的不止是他自己,而是京城当中的多家勋贵,一起前来施压。

    杨信沉吟片刻,正欲开口。

    却不料,这个时候,一旁的金濂道。

    “陶总兵,杨副总兵,本官倒是有个法子,不知道你们觉得怎么样?”

    “尚书大人请讲!”

    瞥了一眼陶瑾,看到对方一闪而过的惊讶,杨信心中隐约意识到了什么,直接道。

    于是,金濂不紧不慢的开口,道。

    “府军前卫一事,迟迟耽搁下去,的确不是办法,如今兵部既然已经来文催促,如果仍然要继续等着杨镇抚使的病,也不妥当。”

    闻听此言,陶瑾的脸上浮起一丝笑容,然而,紧接着,金濂又道。

    “不过,杨副总兵说的也有道理,遴选府军前卫乃是承旨而行,事涉禁军,干系重大,我等手中皆无旨意,贸然插手,恐有违制之嫌。”

    “所以,本官建议,不妨移书孙勇将军,请他到宣府一趟,接手杨镇抚手中的差事。”

    “朝廷的谕旨,本就是下给孙将军和杨镇抚二人的,让孙将军来负责遴选,也不算违制,如何?”

    孙勇是天子钦点的人,由他来接手这桩事的话,那么,到最后不管选的是谁,都怪不到杨家身上。

    因此,金濂刚刚说完,杨信便忍不住眼前一亮,道。

    “好办法!”

    与之相对的,则是陶瑾的脸色微沉,张了张口,他似乎想说什么,但是,金濂却没给他说话的机会,而是继续道。

    “陶总兵,你如果有更好的法子的话,也可以说出来?”

    “要不然,将此事禀告朝廷,由兵部定夺,也是可以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