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7章:好人难做-《华娱之别样人生》
第(3/3)页
钟丽妨多精明的人,岂能看不到?
距离贺岁档没几天了,各大影视公司铆足了劲为旗下电影宣传,在一众即将上映大片凌厉的声势中,老曹的《狗十三》上映了,也点起了贺岁档的硝烟;
这是孟轻舟在原时空没看过但听过很多次的一部电影,上映的第二天,老孟独自去了影院,不是没人陪,而是几位老板娘实在不感兴趣;
狗十三的剧本来自于老曹的一个学生,焦华静,也是他个人的毕业作品;
拿到剧本后,曹保屏很感兴趣,早在2013年的时候就拍摄完成了,但直到今年才拿到龙标上映;
为什么会被禁播?
在孟轻舟看来,他认为是关于孩子成长教育的问题对于国人来说还是比较敏感且心痛的话题。
对于家长和社会来说,由于根深蒂固的思想和传统的教育模式,总是在对孩子关心溺爱之下却又得不到好的反馈。而中国大概百分之六七十的孩子大致都是相似的成长过程,他们知道家长对自己的爱,却有总觉得缺了些什么。
《狗十三》其实不仅仅讲了孩子痛苦的成长过程,其中也反映了中国社会一直存在的问题。比如酒桌文化,这应该是个打引号的“酒桌文化”。
电影中官员的装腔作势,其他人的随声附和,隐隐约约的利益关系;还有父亲二婚,后妈及同父异母的弟弟;包括重男轻女的思想等等
其实每当有一部电影在反映中国社会的问题的时候,大家太想将其隐藏起来。其实不是没有这些有胆量的电影,大家就看不到社会中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但是大家是一定需要一部大胆的电影来将问题清楚的说出来。
禁播就好像是在说,我们的社会确实存在这个问题,但是我们不想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不想让你们反思,我们不想让你们解决。
电影看了一半,孟轻舟就知道并不是人人都懂它的。观影的人本就不多,中间陆陆续续走了一些情侣,影院里更是所剩无几。
电影里每一只主角动物的出现,孟轻舟想都象征了李玩当时的状态。爱因斯坦,爱因斯坦2,蝙蝠,都是。
孟轻舟的观点是:所有人都不是坏人,就连后妈也不是。
所有人都可以从电影里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可能是执拗强悍的爷爷、唠叨宠人的奶奶、“更会做人”的朋友、不很公平的环境。但是可能只会有小部分才会明白李玩的心路,那个少女追求的东西渐渐地崩落,她渐渐学会了笑对他人。
李玩的故事开始于那次测验,喜欢物理的李玩被逼着均衡发展,参加英语兴趣小组。父亲的强硬,在掐着脖子推开李玩,夺过老师手里的“自愿报名表”时,就显现了出来。事后却试图用钱来补偿他没有理解孩子的错误。后来故事一步步走向崩落。
同父异母弟弟的出生,奶奶没有让父亲告诉李玩。孟轻舟先是以为奶奶是那种极度重男轻女的老人,或是害怕李玩伤害弟弟。就像孟轻舟之前看这部电影的影评时一样。但其实不然,孟轻舟更趋向认为奶奶是害怕李玩伤心闹情绪,从而隐瞒。
最让人难受的悲剧,是谁都没有错,但它就是发生了。
《狗十三》也是这样,你看着虽然总觉得不舒服,但你就是不知道怪谁好。有些事让身陷其中的每个参与者感到拧巴甚至痛苦,却没有元凶,没有万恶之源,让谁背锅都不太合适。没有坏人的悲剧里,没有杀死坏人这种一劳永逸的方便法门,我们只有无解的生活,一眼望不到头的矛盾、拉扯和误会。
所以,我不同意电影里爸爸是坏的这种论调。如果说李玩是被爸爸规训了,那么,爸爸其实也是由社会环境规训而来的。他们都是受害者。
为什么电影里,要设计爸爸在说方言,而李玩在说普通话呢?
为了表现他们的语言不通。
这不是字面意思,而是在说,精神层面上,爸爸和李玩是两个频道上的人,他们的语言无法交流,心理上对对方失语。
以前我们总认为,至亲骨肉,当然是最了解彼此的存在,其实不是这样的。
中国这几十年,解放、文革、改革开放到慢慢进入现代文明。社会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隔代人的语言对方是无法理解的,90一代尤为明显。
父母认为,最好的照顾是让子女衣食无忧。这是没错的,这种心理源于他们在50、60年代的饥饿记忆。父母童年对猪肉的渴望,在物质丰富的年代,投射在子女身上,就表现为物质可以解决一切亲子矛盾。
你看,当李玩被剥夺学习物理的权利而被强迫学习英语时,她生气了,而爸爸的解决之道是给她钱。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