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4章:该出手时就出手-《华娱之别样人生》


    第(2/3)页

    娱乐圈很封闭,剧组也是师傅带徒弟,哪管你什么学历,要想进去,你得有人带你才行。这就导致人才上升的渠道闭塞,狭窄。

    所以,我们国家到现在都是五六十岁的老家伙威风凛凛,而70后80后少有走上去的;

    两天后,圈里冒出刘思思被强制补税的传言,令几位姐们儿哭笑不得;

    不就是想出手点股票嘛?

    至于吗?

    真正知道思思想法的,也觉得奇怪,因为麻花如今正是风头正劲的时候,怎么会出手股份呢?

    肯定是急需用钱,所以,补税是有可能的!

    作为小剧场走出来的麻花团队,无论外表上看起来比德云社、赵家班之类“高知”多少,但在其作品的底色和立意上,都还是极度向着市场和庸俗妥协的。

    看过三五场以上麻花剧场的朋友都该知道,媚俗、性擦边、无厘头、故事和人物的行为逻辑稀烂,几乎是存在于每一部麻花剧的普遍问题。

    看一场麻花,和小园子里听一场郭老板的三俗相声,本质上并无区别。无非是麻花毕竟是戏剧打底,影版改编的完成度远好于纯跨界玩票的德云社罢了。

    以电影作品而论,夏洛特几乎是麻花名作里最合适改编的作品,虽然前述的各色问题都有,但其故事的工整度、对舞台感的不依赖度、魔幻与现实的平衡度,都在麻花剧中首屈一指,麻花用它开头炮,当然是综合考量后非常安全也明智的结果;

    即使如此,它还是在最后的收尾处遭到了极强烈的“三观质疑”,严肃电影评价与小剧场创作取向的天然矛盾,已露端倪。

    而其他的麻花作品,则源于天然的“底子弱”,在改编上存在更多的水土不服。羞羞的铁拳在影评上已经受到了进一步的质疑,实际质地也只在平庸,但出于首部作品积累的良好口碑、以及三大主演“人保活儿”的出色表现,还是取得了市场的成功。

    西红柿首富在豆瓣、时光等相对硬核影评网站的评分进一步降低,但商业上依旧成功,这究竟源于观众惯性、不同人群的影评分裂、还是沈滕的个人魅力?众说纷纭,无法知其真实情况。

    但纯从剧作层面,西红柿中“立意创意上深度绝佳巧思不断”与“麻花套路式的无厘头三俗无聊搞笑”交叉出现,带给观影者的分裂感几是前所未有,能够商业大成已多少侥幸,再到李茶姑妈,主演咖位不足,改编质量偏差,剧本天然不足,观众疲劳反噬,几项因素同时夹击,商业上不及预期其实也说不上十分意外。

    开心麻花一直走得都是“超强设定”的路线,通过强烈的对比和反差,戏剧冲突一开始就很有张力,故事的情节推进起来更顺,包袱和笑料也更多。

    五迪艾伦曾说过过高级喜剧的秘密:电影中好笑的东西并不是段子、包袱和笑料本身,合理的笑料产生在人物的性格和冲突里。

    麻花的电影里每一位人物的出现都带着任务,这在最近两部电影里体现得尤为明显。

    西红柿首富的剧本改编自1985年老片《布鲁斯特的百万横财》,但失却了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在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亿万富翁迅速不闻一名,遇到了人间百态。在麻花手中这部电影一直到最后一秒都是一场苍白的狂欢。

    也许是尝到了甜头,《李茶的姑妈》里故意矮化、扁平化人物的行为达到极致,每一个人在电影里都是“有用”的,这种功利的设计让结局水到渠成,却也让剧里每个人戴上了一张面具,揭开后,里面空空如也。

    没有空间,就没有深度。

    文学上的悲喜和世俗的际遇其实有很大区别,电影也是。所以很多导演喜欢营造一种荒诞的氛围,给予观众足够的抓点。

    但荒诞本身不是目的,创作者通过荒诞的形式,折射出对于现实社会的看法。舞台剧因为其单调的时空转换形式为荒诞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电影则复杂得多。

    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话剧的讽刺基因,成为喜剧电影能够被广泛认可的基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