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从小农场开始-《大唐孽子》


    第(2/3)页

    不能一味的惩罚,也要适当的怀柔。

    这是发放奴仆之前,薛礼专门召集辽东生产建设兵团的将士们进行事前培训的时候说到的内容。

    对于生产建设兵团的大部分将士来说,他们都没有管理奴仆的经验,也不知道要怎么跟奴仆相处。

    “伍长,你放心!要是让我们去搞什么烧水泥、制作蜂窝煤,我们不见得比那些匠人厉害;但是种庄稼的话,这是我们的老本行啊。”

    府兵本来就是平时为民,战时为兵,跟农夫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郑化,攻打辽东城的时候,你可是斩杀了两名高句丽士卒,这一次的赏赐,除了伍长,我们几个就属你最多;我看你最需要的不是自己去干活,而是教一教你家那七八个奴仆怎么干活才对呀。”

    “说的也是,这个问题是我们大家都要注意的。种地,光靠我们自己是不行的,家中的女人也好,下面的奴仆也好,都得学会怎么种植水稻,怎么种植大豆,否则空有这么多的良田,却是没有利用起来,那就实在是对不起朝廷的厚爱了。”

    杨洋看了看旁边那帮正在争抢着吃野猪肉的奴仆,开始思考着要怎么管理他们。

    自家的院子已经初步建好了,接下来几天,给其他兄弟们搭建好木屋之后,就可以考虑开荒的事情了。

    好在生产建设兵团这一次几乎分到了所有缴获的牛马,畜力倒是比较充分。

    反倒是各种耕犁器械,一时半刻有点不足。

    不过,这个情况应该很快就会得到缓解。

    因为辽东城的一架曲辕犁,价格是幽州的两倍,长安城的三倍。

    政治课本上,马克思可是说的很清楚,资本只要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只要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会活跃起来。

    只要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如果有了百分之百的利润,就会使人不惜甘冒法律的风险;有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使人甘愿犯罪,甚至绞首的风险。

    来辽东生产、售卖农具,不需要冒法律风险,也不需要犯罪,就可以获得超过百分百的利润,哪个商人会不动心?

    所以薛礼跟李宽诉苦说农具涨价很厉害的时候,李宽并没有太在意。

    左右不过是一两个月的功夫,农具的价格就会下降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

    一旦等到炼铁作坊能够在辽东生产出钢铁,农具的价格还会进一步的下降。

    哪怕是不能达到长安城的水平,也不遑多让。

    “伍长,我们几家的院子都挨着建在一起,这样有个照应。不过,我觉得等空闲下来的时候,可以在村子,对,就是我们的新村子里头,挖一个池塘,把旁边溪水引进来,养上一些鱼和鸡鸭鹅。再把道路给平整一下,过个几年,兵团自己的水泥作坊的水泥产量上来之后,我们还能修个简易的水泥路。”

    郑化坐在杨洋身边,手上抓着一个狍子腿,一边撕咬着,一边畅想着未来。

    “嗯,我们这里距离辽东城只有二十几里路,倒不算远。到时候我附近的平原全部都开垦城良田,兵团肯定会考虑修建主干道通往辽东城,要不然稻谷、大豆的运输就会很不方便。”

    杨洋对于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

    虽然自己一行人才刚刚到这一片陌生的土地上,但是充满希望的未来,却是让大家的精神都很激动。

    “今年我们的重点是把荒地开垦出来,然后做好过冬准备;在开垦荒地的同时,也要去猎杀一些野兽作为食物储存起来。听说辽东的冬天来得特别早,大雪纷飞的,比较难熬。那个时候,大家可能什么都干不了,只能躲在房子里面带着。”

    郑化的角色有点像是杨洋的助手,在那里提醒这大家最近的安排。

    “没错,眼下已经进入八月,很可能下个月开始就会下雪,再晚也晚不过下下个月。所以我们的任务其实还是很重的。要是我们生产建设兵团的将士们,过了一个冬天之后,一帮人冻死冻伤,那丢脸可就丢大了。”

    杨洋作为伍长,接触的信息比下面的士卒要多一些。

    生产建设兵团里头的培训,有些是针对所有将士的;有些是针对伍长的,当然也有些是针对更加高级的管理人员的。

    “伍长,其实我倒不是特别担心过冬的食物问题。就村子旁边的小溪里头,随便都能捞回来几千斤,甚至几万斤的肥鱼。只要把这些鱼稍微烟熏一下,就够我们吃很长时间了。不过,烧火的木材倒是要提前准备好来,要不然到时候太冷了,躲在房间里也没有用。”

    “听说长安城那边,不管是勋贵还是百姓,家里都使用蜂窝煤炉子来取暖;也不知道我们这里什么时候能够用上呢。”

    “应该快了!薛都督说我们生产建设兵团,除了开垦荒地种植粮食之外,也会开设水泥作坊、蜂窝煤作坊和农具作坊,还会组织商队将兵团的各种物资运输到外面售卖。所以我估计明年的时候,家家户户就有蜂窝煤炉子用了。”

    “远水解不了近渴,虽然我也相信明年就有蜂窝煤炉子用了,但是今年怎么办,还是要考虑好;再说了,辽东这里比长安城还要靠北很多,冬天肯定会非常的冷,只靠蜂窝煤炉子,还不见的管用呢。”

    一帮人七嘴八舌的讨论着。

    不过比较遗憾的就是少了点酒水,要不然就更有气氛了。

    当然,不用等一个月,辽东城里肯定就有各种各样的酒水售卖。

    还是那句话,有市场,有需求,有利润,就有人去办事。

    伴随着夕阳缓缓的消失在白桦树林,辽东生产建设兵团所在的区域,都是炊烟袅袅,人声鼎沸,大家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作为兵团的成员,每一个人其实都是一个小农场主。

    只要把这个小农场搞好了,辽东的局面就会发生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个几年,小农场可以变成中型农场,然后变成大农场。

    辽东的发展,就从小农场开始。

    ……

    三天以后,李世民就要班师回朝了。

    这一次出征,不可谓不顺利。

    跟当初杨广三征高句丽比起来,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李宽虽然不担心辽东的局势会出现什么反复,但是在回长安城之前,还是换了一身打扮,跟着李世民一起去到辽东生产建设兵团的驻地看了看。

    “这个薛仁贵,做事倒是雷厉风行,这才过了几天,就解决了兵团将士们的住宿问题。”

    四轮马车行走在坑坑洼洼的泥路上面,不远处可以隔三差五的看到一群木屋,形成一个有模有样的小村落。

    一个伍十个人,连带着每家有至少六个奴仆和女人,基本上就是一个小村落的规模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