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那我多等你三天。” “行……行吧。” 不知不觉,战舰又回到了宇宙空间,开始划出条蜿蜒弧线,直奔火星而去。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排列顺序虽然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等,但行星运转各有各的规律,绝大部分时候相互距离都很远,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平均每十余年才会出现一次六星连珠,算上冥王星的九星连珠更是六千年一遇。 这次从金星回火星,并不需要飞过地球轨道。 中型运输舰的指挥官客舱里,陈锋的培养箱孤零零的摆在这里,唐天心在指挥舱那边负责航行指导,防止可能出现的智能战舰拦截。 陈锋的视线透过指挥舱超韧玻璃隔板,能看见极远处笼罩在土星轨道与天王星轨道之间的戴森膜独有的淡黄色反光。 它无比的绚丽壮观与宏伟。 这次的的戴森膜似乎比过去颜色更深一点。 这条时间线的科技水平明显又长足进步了,但戴森膜依然是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陈锋又把目光转向眼前的投影光幕,开始翻阅时代情报。 现在的戴森膜建成于2687年,比上次的2755年提前了六十八年。 由当时的世界各国联合建成。 提出戴森膜理念的,依然是吸收了生物学家赖闻明的知识的疯狂科学家谢尔盖·波诺马伦科。 并且这次他把工作做得更细致,设计理念更为完善,为后人节约了不少时间。 最终人类制造出来的戴森膜科技水平的确比过去更高,依然具备生物特性,但在长成形后并未瞬间停止生长,直到再又长得更厚实些才消停。 体现在功能上,就是其能量转化效率更高,平均每秒转化的可为人类所用的总能量更多。 即便到如今又数百年过去,人类和镭对强化戴森膜的能量利用总额加起来也才堪堪达到百分之百。 在之前的数百年,戴森膜制造出来的庞大电能与生物电池大半都给浪费掉了。 谢尔盖这位仁兄是真的虎,自从第一次出现在史书中后,就变成了个顽强的钉子户,每次还会更厉害一点。 时代造英雄,英雄铸史书。 足够强悍的人只要别英年早逝,又或是遇到什么不可抗力,总能释放出自己应有的光华,照耀前路指引方向。 陈锋又感慨着,在人类冲出太阳系又或者彻底掌控反物质科技之前,获取能量的终极手段应该就是戴森膜了,不可能更强了。 有件事让他感到格外惊诧。 戴森膜如今不但未被摧毁,依然存在,甚至并未被军事实力占据绝对优势的镭完全掌控。 人类当然不会摧毁戴森膜,在失去地球的肥沃土壤后,以当前的科技水平,无论人类对其他星球再怎么改造,也不可能得到与地球一模一样的环境。 人类必须依靠戴森膜的能量才能利用原子仪大量生产食物。 镭也需要戴森膜提供能量。 如今的戴森膜能量供应分布情况如下。 百分之六十的电能输送往地球,百分之四十的电能分别输送往各大基地。戴森膜的生物电池南极点,则在被镭夺走的舰队控制中,人类时不时的偷袭一下,抢点电池出来。 总体而言,相当于人类其实只能得到20%左右的能源,镭控制了80%的能源。 双方形成了诡异的默契,无论打得再激烈,都没去动戴森膜。 镭明明占尽了上风,但却又并未断绝人类最后的生路。 它既不摧毁,又不曾夺取对戴森膜的完全掌控。 这很奇怪。 也不知道它是做不到,还是不想做。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