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魏王九年-《战国大司马》


    第(2/3)页

    在这封信中,乐毅讲述了两件事,

    第一桩事,自然就是他受封昌国君的喜事,看到这里时蒙仲面露微笑,由衷地为这位兄弟感到高兴。

    至于第二桩事,则是乐毅对蒙仲的抱怨。

    据乐毅的讲述,他原本决定占据北海与东莱两郡,将整个琅邪郡以及泰山郡都让给宋国,可没想到,宋国居然止步于莒城,于是乎,乐毅在信中催促蒙仲继续北伐。

    鉴于此时太子戴武亦在身旁,蒙仲笑着对戴武道:“乐毅催促我宋国继续北伐,说什么若我宋国不取,他燕国就取了。”

    戴武听后不以为然,他很信赖蒙仲,既然蒙仲表示止步莒城对宋国更为有利,那么他自然不会去贪图额外的齐国土地。

    只是,乐毅特地写这封信来做什么呢?

    想了想,他问蒙仲道:“莫非是因为燕国吞不下这么多的齐国土地么?”

    “这是当然的。”蒙仲平静地说道。

    要知道这次燕国几乎吞了接近本国领土一倍的齐国土地,怎么可能能在短时间内消化?这就好比一条小蛇尝试吞一个鹅蛋,吞嘛吞不下,吐掉又不舍得,因此眼下这枚鹅蛋就卡在这条小蛇的咽喉,上不能上、下不能下,虽然看上去好笑,但实则非常惊险。

    他对戴武说道:“燕王职与乐毅,看样子是准备拿燕国的国运去赌,赌他燕国能够彻底吞并那五分之三的齐国土地,倘若此事顺利,燕国就能成为比肩秦魏的强国;但倘若失败……”

    他摇了摇头,继续说道:“怕是燕国得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那乐毅写这封信的目的……”

    “他恐怕是希望我帮他一把吧。……倘若宋国能吞并整个琅邪郡,那么燕国的压力就小一点,但,这事于我宋国不益,我怕是帮不了他了。”蒙仲摇摇头说道。

    戴武有感于蒙仲对宋国的责任感,闻言点了点头,但旋即又问道:“那位昌国君不会因此动怒吧?”

    “嘿。”

    蒙仲笑了笑,说道:“为了抢夺临淄的财富,他在济西之战后,将各国军队通通遣还,连魏国的军队都遣还了,他好意思向我生气?”说道这里,他顿了顿,一脸感慨地又说道:“多年兄弟,力所能及的,当然要帮一帮,但终归眼下各为其主,涉及到各自本国的利益,那就只能寻求彼此的谅解了。”

    戴武点点头,也不知该说什么来劝蒙仲。

    转过年来,即是魏王遫九年,正月里,鉴于田章身体状况不佳,蒙仲告辞孟子与诸儒家弟子,告辞太子戴武,前往田章的封邑,匡邑。

    考虑到蒙仲从来没有来过匡邑,不知方向,因此公孙丑与万章便让师弟公都作为向导。

    匡邑,位于泰山郡的东南部,早些年是鲁国的国土,但在当年鲁国爆发三桓内乱时,齐国趁机将其吞并,后来则赏赐给了田章,规模不算大,充其量也就是蒙城的程度,远不及叶邑、郾城,更别说与临淄、即墨、邯郸、大梁等大城相提并论。

    在抵达匡邑后,蒙仲看到这座城池的城墙上,挂满了写有‘匡章之邑’的旗帜。

    也不晓得是不是这些个旗帜起到了作用,燕军迄今为止并未对这座小城发动进攻,甚至于,周边连一队燕军都瞧不见。

    来到城门处,公都唤出收城的士卒通报:“请通报章子,儒家弟子公都、蒙仲,前来拜见。”

    守城门的士卒不敢怠慢,立刻入城内禀报,大约小半个时辰后,便见到田章的次子田泰乘坐马车匆匆而来,待见到公都与蒙仲——尤其是见到蒙仲时,田泰脸上露出了几许惊喜之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