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宋国现状-《战国大司马》


    第(1/3)页

    九月初八,宋国彭城,国相惠盎带着酒肉于城外的军营慰问军队。

    宋国当前的状况非常不利,经营的数年的郯城防区,就那么被齐军轻而易举地攻破了,就连逼阳亦被齐军攻破,彭城作为宋国的国都,已然成为了战场的前线。

    两个月前,东边的邳县沦陷了,旋即齐军便顺势向西攻打吕邑,平心而论,其实退守吕邑的宋国军队人数并不少,但遗憾的是,这些军队都是从郯城那边撤回来的,士气全无,这导致齐军仅仅只是对吕邑发动了三日的攻势,那座县城便沦陷了。

    随后,齐军便尝试进攻彭城。

    不可否认,年过六旬的宋王偃确实很勇猛,率领彭城军死守城池,几次击退了齐军的进攻,迫使齐军改变了原先的战术,准备先攻陷彭城周边的几个小县,然后孤立彭城,对彭城施行围城。

    继彭城东边的小县吕邑后,齐军兵分三路,一路继续进攻彭城,牵制彭城的军;一支绕到彭城的西北方向,攻打留邑;最后一支则绕到彭城的南侧,试图攻打菑丘。

    一旦留邑与菑丘沦陷,彭城无疑就会受到三面包夹,倘若最后连彭城西侧的萧城都被齐军占领,那么彭城便将彻彻底底地陷入齐军的包围,每每想到此事,惠盎便忧心忡忡。

    “惠相。”

    前方,宋将戴不胜带着几名士卒朝这边走来,远远地对惠盎打了声招呼。

    惠盎拱手回礼,温声对戴不胜说道:“司马,我带人运了些肉食来激励士卒……”

    “有劳惠相。”戴不胜疲倦的脸上挤出几分笑容,说道:“相信这些肉食,定能叫这些小崽子士气大增……”

    听到这话,惠盎勉强笑了笑。

    说实话,他并不是很相信这种论调,甚至于,恐怕连说这话的戴不胜都未必真心这么觉得。

    待吩咐随行的人员搬运肉食后,惠盎把戴不胜请到一旁,问道:“眼下情况如何?”

    此时,戴不胜这才收起了脸上的笑容,愁容满面地说道:“不乐观……‘那件事’的影响太大,郯城军的士卒几乎斗志。”

    他口中所说的‘那件事’,即太子戴武部将、郯城军司马戴璟试图率军逼宫这件事。

    这件事的起因,便在于宋国‘二王同在’的特殊局面。

    一般来说,各国君主都会在自己即将过世前,才会传位于太子,但当世唯独两国例外,那就是赵国与宋国。

    就像蒙仲印象中的那样,赵国的赵主父与宋国的宋王偃,这是两位非常好战且抱持极大抱负的君王,早些年赵主父为了便于他攻占中山国、拔除赵国几百年的隐患,于是便在壮年将君主之位传给了幼子赵何,以至于最后引发了沙丘宫变;

    而宋王偃的情况也差不多,自伐齐、伐楚、伐魏三战之后,宋王偃听取了惠盎的建议,精心治理国家十余年,十余年后,宋王偃认为国家的发展已经允许他再次对外开辟疆土,便将王位传给太子戴武,自己则御驾亲征,被覆亡的滕国,就是宋王偃第二次御驾亲征的牺牲品。

    但后来的宋齐之战,稍稍改变了这个局面。

    当时在蒙仲的帮助下,宋国非但击退了齐军第一次入侵,还反过来攻占了郯城,自那之后,太子戴武便亲自坐镇郯城,作为抵挡齐军的第一道防线,而在此期间,宋王偃则继续以彭城为中心,攻占淮泗之地,这让宋国好比变成了一条‘双头蛇’,郯城是一个头,彭城是一个人,前者负责抵挡齐国,后者负责开辟淮泗疆域,双方互不干涉。

    正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君,赵国的内乱,已经证明‘双头蛇’这种治理国家的模式并不可行,隐患非常大,宋国也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影响。

    宋王偃这边没什么可说的,作为一位枭雄式的君主,他在威望在宋国无人能及,但问题是宋王偃年纪大了,六十多岁了,在这个仍以六十年为一甲子的年代,六十岁高龄着实称得上是长寿了,哪怕宋王偃明日就故去,也不会有人感到意外。

    这就导致了宋国发生了与赵国一样的问题:在旧王尚在的情况下,国家的权力重心逐步将新王转移。

    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比较相比较六十几岁的宋王偃,太子戴武才四十上下,正值壮年,并且又是名正言顺经过禅让传位而获得的王位,宋国的臣民向戴武效忠,这本身没什么问题,但就跟赵主父一样,宋王偃心里产生了想法。

    第二次宋齐战争结束后,在魏韩联军的帮助下,齐军比上次还惨,干脆连郯城都没攻破就被打回了老家,作为扼守国门、保护了子民的功臣,太子戴武的声望日渐高涨,因此戴武麾下的军队中,难免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这个说老王不是已经传给于太子么?怎么还在彭城发号施令?

    那个说按照礼法,戴武已经是宋国名正言顺的君王,不必事事请示彭城。

    甚至弄到最后,还有人提什么馊主意,劝太子戴武将郯城作为宋国的新都城,说什么这样更能体现出宋国抗拒齐国的信心云云。

    这些不和谐的论调传到宋王偃耳中,宋王偃当然不能接受。

    因此,宋王偃狠狠训斥了太子戴武,然而这件事却被太子戴武的部下认为是刻意打压。

    其实平心而论,宋王偃的举动虽说也称得上是打压太子戴武一系,但说到底也只是叫太子戴武的那帮人低调一点,毕竟他还没死呢,但遗憾的是,这个打压的举措,还是引起了郯城对彭城的不满。

    就像蒙仲印象中那样,太子戴武可不敢对宋王偃有什么大逆不道的想法,毕竟惠盎与薛居州教导戴武最多的,便是儒家的思想,而儒家思想最看重的就是孝道,深受儒家思想的戴武,又怎么会对宋王偃心生大逆不道的想法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