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传说中的“网格本”-《旧书大亨》


    第(1/3)页

    林逸见老板过去取书,自己就又在摊前盯了两眼,不曾想,竟然有人错把他当成了老板,就向他问旧书的价格,林逸就说:“我不是,老板等会儿过来。”

    这时胖老板提着一麻袋过来,就对那人说:“五块你拿走。”那人看了看手头的那本盗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摇摇头,又放下了。胖老板就嘀咕一句,“连五块都舍不得花,还想看名著,想得美。”

    不知为何,林逸总觉得这句话是对自己说的。

    “兄弟,你瞅瞅,有愣中的没有?”胖摊主把麻袋打开,让林逸往里面看。

    林逸随便看一眼,立马,眼睛就直了。

    要说这外国文学名著有很多个版本,比如说比较有收藏价值的“版画本”,之前林逸就靠这赚了一笔小钱,不过要说最具有收藏价值,买卖也最火热的却是这一麻袋里面的东西。

    初看去,这些外国文学名著都是清一色的绿皮网格状,似乎不怎么起眼,但是只要你知道行情,经常玩旧书就会知道,这些网格状的绿皮本子,有个很牛的称号,叫做---“网格本”!

    “网格本“是书迷们对“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的简称,也可视作“昵称“或“爱称“。这套丛书最大的特征是:在绿色(多为人文版)或灰色(多为上译版)的底色上,封面外围饰以一圈精美的纹饰,内里又是一圈简洁的单线装饰;封面中间最显眼的部分,则是双线环饰围起的斜向交叉网格,网格交点上又缀以似圆实方的结点(人文版节点多为方形,上译版多为圆形)。作者名、书名及丛书名均匀而醒目地分布于网格之上。整个封面看似简单,实则典雅大方,蕴涵着无穷的美感。这一简称的始创者已不可考,但一经喊出,便为大家所公认。

    “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的出版可追溯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来,由于“十年-动乱”等因素的干扰,此套书的出版工作中断,动乱过后继续出版,因此这套丛书出版周期非常长,其间经历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变迁,印量相差悬殊,收藏难度很大。

    据林逸所知,全国范围内收齐此书的,也不过三四人而已。因为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社会上出现了读书的热潮,许多书印量很大,有些出版于此时的“网格本“,象《格列佛游记》、《前夜》》、《父与子》等,也是随处可见,所以收藏这套书,可能开始时书的品种增加很快。但是,收藏几十种之后,就会感到难度越来越大;而达到百种之后,更会觉得步履维艰。

    这套书比较难觅的有这样几种情况:

    一是戏剧、诗歌类的书,由于读者面窄,印量相对较少。如《霍普特曼戏剧两种》仅印3000册,《德国诗选》仅印2600册。

    二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社会上读书风气相对淡薄,导致一些名著印量不大。如《特利斯当与伊瑟》仅印2550册,《法郎士小说选》仅印4000册。

    三是称之为“大众名著“的一类书,这些书人人皆知,个个都懂,因而损耗较多,且一般人也愿意留在手里不抛出。这类书虽然印量较大,但也较难求;即使求得品相也往往不佳。《简爱》、《复活》等均属此类。

    关于这套书,有几个有趣的统计:

    这套书印量最大的是《十日谈(选)》,印了550000册;印量最小的是《古罗马戏剧选》,仅印了1070册。

    这套书中,上下册出版时间间隔最长、印量相差最悬殊的是《绿衣亨利》。上册出版于1980年,印了200000册,1983年随下册又重印了7800册;下册出版于1983年,仅印了34800册。古典网格本最早出版的是《沙恭达罗》和《欧里庇得斯悲剧二种》,出版于1956年9月。文-革后新网格本出版最早的是《奥勃洛摩夫》,出版于1979年7月。文-革后这套书开始出版时,由于纸张短缺,有些书为报纸本,书页粗厚,书体臃肿,极易变形,到现在多以发黄变脆,极难保存。

    哪些是缺本,好像很容易判断:看印数不就得了?一般来说是这样的,可也不完全如此。年代也是一个重要因素,90年代出的《董贝父子》、《熙德之歌》、《波斯古代诗选》、《卡尔德隆戏剧选》印数都只有两千多册,但由于年代比较近,这些书的稀缺程度并不像它们的印数排名那样靠前。

    还有一些书印数不少,稀缺度排名却比较靠前。比如说1988年的《复活》,印数3万;1992年的《契诃夫小说选》,印数1万;有人认为原因是受欢迎程度高,但是14年前出的1万册《契诃夫小说选》,无论多么受欢迎,也不至于这么难找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