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三征辽东-《历史直播:开局为秦始皇直播亡国》


    第(2/3)页

    “细心之人可以发现,李世民早期的军事思想还是很务实的,比如说他即位之初,在面对突厥大军入侵的时候,很识时务地签订了渭水之盟,在自身发展壮大之后,再回过头来收拾突厥人。”

    “还有,在消灭突厥和吐谷浑等国的时候,李世民也是在充分保障国内经济发展和秩序稳定的情况下,才对外用兵的,因此他虽然连续发动战争,但唐朝依然在不断壮大。”

    “但是,到了李世民晚年,他的军事思想发生了极大改变,不再那么务实了,更多时候是为了维护天可汗的尊严而战。”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高句丽,贞观十九年的时候,高句丽国内发生了权臣弑主之事,事后也没有及时禀告李世民,李世民觉得很没面子,于是下令整军备战,并让江南十二州修建大型战船。”

    “当时很多人劝李世民说,高句丽十分遥远,还是个城郭之国,不易攻取。”

    “再者,高句丽夏季多雨,冬季极寒且漫长,适合征战的只有四月到七月这短短三四个月,如果大举出兵高句丽,一旦无法马上获胜,将会十分被动。”

    “更重要的是,高句丽只是个小国,也并不富庶,不值得唐朝大费周章。”

    “但是,李世民根本听不进去,他只想夺取高句丽,将其纳入大唐版图,并将这一功绩写入自己的功劳簿,供后世之人瞻仰。”

    “尤其是,当初隋炀帝没办成的事,李世民觉得只有自己办成了,才能显现出高低之分。”

    “于是,李世民不但坚持征讨高句丽,而且还是亲征,而就在战争发生的间隙,唐朝西线也爆发了战争,薛延陀大举入侵边境,唐朝不得不面临两线作战的窘境。”

    “高句丽和薛延陀虽然最终都被唐朝所灭,但由于战争持续的时间长,唐朝消耗了大量财力人力物力,再加上李世民大兴土木、沉迷享乐,百姓的负担因此大大增加。”

    [“东有辽海之军,西有昆丘之役,士马疲于甲胄,舟车倦于运输。”]

    [“军旅棘动,宫室互兴,百姓颇有劳弊。”]

    “可以说,攻打高句丽并不是个明智的举动,颇有穷兵黩武的意味,但李世民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而一意孤行,最后受苦受难的还是百姓。”

    [《新唐书》便指出:“贞观末,数调兵讨定四夷,稍稍治宫室,百姓劳怨。”]

    “而且在出征前,李世民向曾追随杨广出征辽东的郑元诪征询作战意见。”

    “郑元诪说:“辽东道远,粮运艰阻;东夷善守城,攻之不可猝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