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皇宫大火-《天圣令(肆)》


    第(3/3)页

    紧接着,秘阁也烧着了,秘阁三馆,保存着大宋中枢所有的藏书,这又是易燃之物,只见漫天纸灰。无数珍本书画,无数书册典籍,无数先贤智慧凝结,一时俱尽。

    到了中午,火已经烧到了乾元门东角楼,往西蔓延到了朝堂。紧接着,中书省和门下省以及鼓司也都被烧尽了。

    直至二十四日晚,火势才在十数万兵丁的抢救下,渐渐熄灭。但其中损失,难以计算,大火烧去诸王府第以及皇宫中诸般建设等计两千多间,有一千五百多兵卒救火而死的兵卒人。而其他被火灾烧死的宫人也达数百人。

    到晚间火势渐灭时,那些被烧成焦黑的人,犹有手足能动者。清理的兵卒面露惨然,却也只能一刀尽快送他们安息。

    除此之外,还有老七曹王的夫人也在拥挤中险些在火中逃不出来,幸而最后一刻有忠仆相救,否则也性命不保。

    赵恒大怒,就令人彻查,知火势从老八的荣王府先烧起来,当下就令荣王答复。

    荣王心知不妙,也不敢说实情,只说是府中掌茶酒的宫人,私通亲事官欲半夜私奔,被他府中乳母抓住,自己当时也在睡中,并不知情。谁知那韩氏烧了佛堂,是准备趁乱逃走。哪晓得火势竟然如此之烈,竟成如此大错,当下就跪在殿外请罪。

    赵恒哪里有空理他,只听了这事,冷笑道:“不过是私奔之事,何至于要以身相焚?这到底是荣王御下过苛,还是另有不能说的原委。如今那韩氏何在?”

    内侍又出来问荣王,荣王只道,火起的时候,韩氏逃之不及,已经葬身火海,竟是死于对证。然而韩氏已死,怎么死的,怎么起的火,只能以荣王的话为唯一依据了。

    赵恒亦是无奈,只是思及这次的大火,当真是起得蹊跷,烧得厉害。及至到宰相王旦来禀报情况的时候,忍不住当着他的面泪下:“两朝所积,朕不妄费。一朝殆尽,诚可惜也。”

    这一场大火给大宋皇朝带来的打击是巨大的,象征皇家礼仪的宫门大殿被烧、宰相执政的的中书、门下诸省被烧,财源所在的内藏库被烧,储藏书籍的秘阁被烧,皇族至亲的六位王府被烧。

    大火过后,光是火场的清理,就用了足足将近一个月,更对于财政造成了巨大打击。

    常朝大殿不能使用,宰相只能在大内找一个宫殿办公。这两样是要马上修复的。可是国库没钱,而且修建这个工程又是极大的。

    皇帝支撑着身体,应付这些飞来横祸,先是安置受灾的人,钱惟演将当年太祖给吴越王建的大宅捐了出来,这才安置下几个亲王。荣王夺武信节度使,夺荣王爵,暂居在已故驸马都尉石保吉的旧府。皇帝余怒未消,直至年底,才恢复王爵,降为端王。

    赵恒又将当时负责的内侍省黄门罢除,并为此对刘娥感叹:“若是刘承规在,必不至于此。”若是刘承规在,至少不至于如此举措失当。当是一见到火起,就会想办法隔断火势,不至于烧到左藏库与秘阁,更不至于在将库中宝物抢救出来之后又被火烧。

    只是刘承规却是在大中祥符六年就去世了。他死前已经告老,皇帝特置景福殿使让他担任,表示对他的优宠,死后又赠为左骁卫上将军、镇江军节度使,并特赐谥号为“忠肃”。本朝内宦中死后加谥号者,刘承规是第一人,大中祥符七年,玉清昭应宫建成,太祖太宗二圣殿塑像配饷功臣,皇帝特诏塑刘承规像于宋太宗像之侧旁。他的像被塑在太宗像的侧旁,同饷祭祀,又是内宦中只此一人。殊荣至此,内宦们都私底下说,本朝之后恐怕再无人能及得上刘承规了。将来哪怕得再多倚重,再多宠信,但都不会这般于开国之初有这么多立功的机会与功勋。

    而汴京城的百姓,先是闻了一整月香药库被烧后诸般香料的香气,更在汴水下游,还能捞起无数带着余烬的书籍残页。书库尽毁,眼看秘阁将成空置,幸而王钦若此前已经修了《册府元龟》,那些自唐代传至五代十国各王室书库中的书,最终只余书目,也唯有靠着《册府元龟》的编撰,才有所保留。事情发生以后,为了修复秘阁,京中诸大臣也都贡献藏书原本或者复本,但此中损失,已经是无可挽回。

    而更让吐血的是,不管是安置大火中在皇宫附近受灾的灾民,还是修复承天门长春殿门下中书等,都需要银钱,但左藏库和内藏库被焚毁,国库已经无钱。此时三司使丁谓推荐副使林特以修改茶法为名,重订虚估,并先交钱以购茶引,紧急征收赋税。

    此外,皇帝令丁谓为大内修葺使,令其着急修复大内。但此时当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工程既大,工期又紧,还要修得好,但国库又没有钱了。丁谓不愧是能吏,竟给他想出一个办法来。原来大内重建,要用到许多巨木土方,要自外头运进来,运到城外卸载以后,就要人力慢慢扛进来。工程既大,进展又慢。尤其是这次修的都是大殿大门,用到许多巨木巨石。且汴京每日人流往来,若要依原来修建的方法,只怕一年也修不来。丁谓遂下令皇宫前开沟渠直至城门外入汴水,再把京城附近的汴水引入沟中,使船只运送建筑材料经汴水不卸载而直达宫中工地。不但省了许多人力物力,还减少了因为卸载运输而导致的损失。挖开沟渠自然有许多挖出来的泥土无处安转置,便直接在沟渠边开窑烧砖,以供宫城修建所用。待宫殿修建完成之后,再将清理废墟以及建筑剩下的碎料废土填进沟渠里,重新将街道填平。如此就将取土烧砖、材料运输、清理废墟时称一举三役,不但大大节约了时间,更节省了无数人力物力,只这一项,节省下来的钱超过了亿万。

    又因两库被烧,为了节约财用,皇帝再次颁布销金令,下令宫中禁金银饰物,又放出宫人一百多,更是大倡清廉之风,亲自手制文臣七条,昭示天下,令各州刻于石上。这七条内容为:“一曰清心。谓平心待物,不为喜怒爱憎之所迁,则庶事自正。二曰奉公。谓公直洁己,则民自畏服。三曰修德。谓以德化人,不专尚猛威。四曰责实。谓专求实效,勿竞虚荣。五曰明察。谓勤察民情,勿使赋役不均,刑罚不中。六曰劝课。谓谕下民勤于孝悌之行,农桑之务。七曰革弊。谓求民疾苦,而厘革之。”

    这一场大火后的余波不止,但王钦若、丁谓、林特、陈彭年等南方系的官员以其擅长经济事务的极强能力,渐渐升起,深得赵恒倚重,已经是原来的北方系的官员,不能压制。

    不久之后,王旦去相位,由王钦若为相、丁谓为参知政事、林特为三司使、陈彭年为兵部侍郎,一时渐成势力。

    王旦去相位不久,赵恒重病,朝政之事,渐渐移于皇后刘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