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羌乱1-《汉朝旧事》


    第(3/3)页

    得到了皇上的任命诏书,七十岁的赵充国顾不得年迈,迅速地带着不足万人的骑兵直奔金城,打探敌情。

    他到达金城后,便集结一万骑兵,准备渡过黄河。

    那阵势看起来是要找羌人决战。

    但其实赵充国心里不是这么想的。对于羌族,他一直以备战,分化,安抚为略。硬碰硬的大战,不是赵充国所期望的。

    所以,他渡过黄河,仅仅是威慑。

    他是个谨慎的将军。

    为了以防不测,连渡河的细节他都作了安排。他命令,夜间,由三个小队悄悄渡河,先行安营扎寨。等到天明后,大军再度河。

    赵充国的大军过河时,羌族就有百余骑前来窥视。

    不少将领都忍不住要冲上去,却被赵充国严令制止了,理由是前来的是骁骑,有可能是诱兵,现在冲上去就要上当了。

    赵充国的部队来到了一处峡谷前。

    峡谷名为四望峡,峡谷幽长,非常便于伏兵。

    赵充国不傻,他喝令部队停止前行,并派出骑兵前去探查,放哨,看是否有伏兵。在反复确认没有伏兵时,赵充国也没有下令部队前行。

    部队一直等到深夜,才等来了继续前行的命令。

    赵充国到达西域都护府,大军入城。赵充国除了布置守城,还做了一件让很多人不明白的事—----“日飨士卒”。

    面对羌人的数次挑战,赵充国严令不准出战。

    这让很多人都犯了糊涂,不明白这赵老头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远在长安的刘询都迷糊了,他有点怀疑赵充国是不是人老怕死了。

    赵充国他现在摸不透,他只能为了保证胜利,继续调兵遣将,他调集西北各地六万人前往助战。

    赵充国坚守不战,终于引起了地方官员的不满。酒泉太守辛武贤就上书委婉的批评赵充国的“拖延”战术,并提议出兵张掖先破先零人的羽翼开,破等协从部落。

    刘询把奏疏转给赵充国。

    没想到赵老头的回话却理直气壮,赵充国的意思是辛武贤的策略是十分错误的,即便要打也应先惩首恶,协从自然不攻自破。

    刘询无法,只能将赵充国的奏折廷议。

    大臣们没有看到赵充国的通盘考虑,多数站在辛武贤一边,因为连刘询也倾向于辛武贤。

    廷议的结果是赵充国不想看到的。

    侍中乐成侯许延寿为强弩将军,酒泉太守辛武贤为破羌将军,策略受到嘉奖。

    同时,下诏赵充国,责他拖延用兵,不顾士兵艰苦,不计国家开支。令他即刻按辛太守之策行事。

    赵充国就是赵充国,面对这么一份措辞严厉的诏书。

    他的回答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了给刘询留面子,他再次上奏,陈述己见。

    刘询收到奏折,大略看了一眼,便将其狠狠地摔在了龙案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