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马邑之谋分析篇-《汉朝旧事》


    第(1/3)页

    [第1卷]第123节:马邑之谋分析篇

    ------------

    我们前面经历了马邑之谋的失败,心情一定非常的沮丧。

    历史从来不乏失败的谋划,也从来不乏莫名其妙的战争。但是,鉴于马邑之谋透露出来丰富的信息,我们仍然要召开一次研讨会,对这件事情进行一个独特的分析,期望通过此次分析,对提高我们的国际视野有所裨益。

    研讨会我们不是第一次召开了,在燕王臧荼造反后,我们召开过一次,当时我们有幸请来了刘邦,卢绾,臧荼等座上宾,我们的主题集中在帝王之术。

    在此次马邑之谋研讨会上,我们同样有幸请来了刘彻陛下,军臣单于,韩安国大夫,王恢大行令,聂翁壹乡绅等嘉宾列席。嘉宾们是否想发言,我们主办方也无从得知,不过我们在安保上已经下了很大功夫,即禁止携带武器。为了满足大家拍砖灌水的需要,主办方特意定制了安全板砖和灌水装置,请各位“文明拍砖,礼貌灌水”。

    那位同学,你说什么?请大声点?哦,你是说王恢已经死了,怎么还出来吓人?

    这个问题是这样的,对于我们来说,出席的嘉宾都已经死了,但是历史的魅力就在于此,不管谁人作古,我们仍然能通过历史来与他们促膝长谈,他们不是冰冷的,更不是僵硬的,相反他们是永恒的,是灵动的。我们借用历史这副灵丹妙药让他们重生,让他们活起来。那么,废话少说,进入我们的正题吧。

    我们先来思考抛砖引玉的一个问题,马邑之谋的背景是什么?

    马邑之谋的大背景相信各位都十分清楚,有人甚至能一语中的,概括起来为大汉经过近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已经强盛,有能力解决边患问题。

    这样的结论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的正确,但仔细玩味一下,却只能嚼出骨头渣子,嚼不出味道。

    毫无疑问,大汉国力确实已经强盛起来了,这成了马邑之谋的基础,不过,马邑之谋如果仅仅只有国力的因素,相信刘彻的父辈们也会整几个马邑之谋来调剂一下边疆的生活。

    有人说高祖时代因为国力原因打不了匈奴,但我们却看到刘邦跟匈奴交手了,那个时候,匈奴不过也刚刚崛起,而刘邦几乎同时统一了天下,应该说,两国底子都薄,两**队都久经战阵。在同等条件下,刘邦输了,被人围得一点脾气都没有,乖乖地给匈奴送去女人与大量财富,换取暂时的和平。

    平城败绩让朝廷上下对匈奴产生了严重的畏惧心理,为了掩饰这一种畏惧心理,大家统一了口径,把理由说成了国力弱小,老百姓需要休养生息。

    更为可怕的是,这种畏惧心理被继承了下去,乃至于文景时代国力大发展,能打而不打,想打又无把握打。其实,不管是文帝还是景帝,都十分清楚,自己的国力在发展,匈奴也没闲着,他们不但有了定居的据点,而且也发展了简单的手工业,畜牧业规模之巨已经到了罕见的地步,如果有幸去匈奴观光旅游,你一定会为那像浮云一般一望无际的牛羊群战马群惊叹。

    军臣单于别激动,现在不是匈奴的旅游推介会,您不用站起来介绍贵国的成就,我们会对贵国做简单的介绍,请坐下,请坐下。

    经过前面的介绍,相信各位会有个直观的认识,两个同时起步的国家,同样都在高速发展,你凭什么可以肯定你的国力能超过它并且打败它?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