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建元征召令-《汉朝旧事》


    第(3/3)页

    这么一来,又一批才疏学浅,走门路托关系进来的被淘汰掉了。

    刘彻虽然年少,但凭借着非凡的聪明和勤奋好学,对于各种经书子集即便不能说有多深造诣,早已是烂熟于胸,张口即来。

    所以,要在刘彻的面前混过去,难度极大,大部分的参加策问的人用事实证明寄希望于糊涂考糊涂,结果只能是自己一塌糊涂。

    刘彻很快获得了回报,还是从一堆沙子中淘到了自己想要的金子,董仲舒,公孙弘,严助等人。

    我们先来认识董仲舒,这位思想界的教父级人物。

    董仲舒,广川郡(今河北省景县)人,景帝时任博士,因为学的是儒学,混得不好,他只能继续专心治学,学问日益精进,在很多学子眼中,俨然已是一代宗师。

    建元元年的征召令让他看到了机会,他毫不犹豫地应召,参加策问,并洋洋洒洒地写下让刘彻惊为奇文的文章。

    董仲舒的这篇奇文,不在于文笔,而在于思想,就是从这篇文章开始,孔老孟老两位夫子算是媳妇熬成婆,熬出头了。

    董仲舒连续上了三篇文章,首篇讨论“天人关系”,因此被称为“天人三策”,文章认为:

    1.天与人是互相感应的,君主的权力由上天传授。

    2.要主推儒教的老祖宗孔子,其他乱七八糟的教派全部废黜。

    3.思想要统一,加强君权。

    4.建立太学,改革人才拔擢制度,反对任子訾选制。

    可以说,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字字句句扣在了刘彻的心弦上,刘彻心中想要的,就是实现这种治国理想。

    刘彻虽然很欣赏董仲舒的才学,但也不敢贸然让他在朝廷中任职,董仲舒被派到江都王刘非那里任国相。

    刘彻对董仲舒的大加赞赏让另外一个人有点尴尬,这个人是丞相卫绾。

    卫绾做过太子太傅,他曾经教给刘彻一些儒学知识,但是从他任御史大夫到丞相,卫绾奉行的确是黄老治国那一套。如今,昔日的学生一登基,就对一个儒学大师大加赞赏,反过来说也是在抽他的鞭子。

    为了不至于被董仲舒抢过风头,丞相卫绾摒弃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习惯,也不失时机地上了一道奏疏。

    结果,这道奏疏被采纳了,他自己也遭了殃。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