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削藩-《汉朝旧事》


    第(2/3)页

    晁错所担忧的问题,其实无可避免。

    刘启的性格有时偏于急躁,这是他的本性,他想自主决定,也是他的本性,而本性只有在自然而和谐的情况下才能显露,才能然而身为一国之君的他,却必须压抑着自己的本性,他依赖晁错决断,那是从小养成的惯性,然而随着他当皇帝当得愈久,他看待晁错的态度就起了微妙的变化。

    不管晁错教他几年书,不管师徒情谊有多深厚,晁错始终是个打工的,而他才是真正的老板,无论打工的怎么折腾,怎么卖力,最后的决策权都在老板手里。

    刘戊犯了死罪毋庸置疑,刘启大笔一挥,完全可以置其于死地,至少也能摘掉他的王冠。

    然而刘启没有下狠手,也不跟削藩的主判官晁错商量,便下诏决定免除楚王的死罪,只是夺了他一个蛮荒遍野的东海郡。

    如果是这样削藩,那是毫无意义的,那么之前郑重其事的议决削藩也是笑柄而已。

    刘启也算个聪明人,他还不至于拿国家大事当儿戏,而且他也是非常期待消除藩王的隐患。

    刘启的变化,一时让晁错看不透。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晁错的看不透不是因为他不够聪明,而是他本身就成了利益攸关方。刘启的本意也想让这位昔日的老师头疼一番。

    楚王之后,紧接着倒霉的是赵王,胶西王。赵国失去了常山郡,而胶西王被削了六县。

    晁错对于不温不火的削藩,已是多有不满。他提议应尽快对吴国采取措施,这才是真正的威胁。

    刘启的眼神中寒光一现,摆摆手道,“还是廷议吧!”

    削藩不是已经定下来的事么,还廷议?老吴王的罪行我御史府都已经有了一箩筐,廷议不是多余了。

    正要开口反问,刘启拂袖而去。

    晁错突然意识到,刘启的城府竟然深不可测,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战。

    削藩以来,刘启一直坐卧不安。藩王们的顺从不但没让他安下心来,反倒让他心烦意乱。从削藩议题抛出,朝中大臣仿佛一个鼻孔出气,鲜有反对声音。

    这对刘启来说,决不是一件好事。

    试探性的削藩工作展开,楚王,赵王,胶西王相继被削,而平时吵吵嚷嚷的藩王们也选择了集体失声。

    刘启始终不相信自己的叔侄堂兄弟们能有这么高的觉悟。那么,他们到底在等什么呢?

    刘启支持削藩,但在时间上和打击力度上,始终与晁错保持着不同意见,然而刘启却不便于明说,因为朝廷中追随晁错的人越来越多,而且除了晁错,他没有更好的依赖与选择。
    第(2/3)页